|
本周机构调研热度保持活跃,多家上市公司成为市场焦点。调研数据不仅反映了资金关注方向,也折射出当前行业景气度的变化趋势。谁是本周最受机构青睐的公司?
2025年11月17日,本钢板材接受了天风证券、长城资管等多家机构调研。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后道封装测试专用设备研发与制造,主营业务涵盖半导体自动化测试系统、激光打标设备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广泛服务于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封测及第三代半导体等多个下游领域。公司技术实力深厚,尤其在功率半导体测试、第三代半导体封测等高端细分领域实现突破,核心测试设备市占率与客户覆盖度居行业领先。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讯等行业需求增长,公司全场景设备布局与国产替代战略正成为其中长期成长的新动能。本次调研显示机构对其技术迭代节奏与下游拓展潜力保持高度关注。
从评级与排名可见,本钢板材仅在规模实力(BBB级,第1330名)方面表现相对较好,处于市场中等水平,反映出其具备一定市场体量与行业基础;运营效率(B级,第3210名)表现中等偏下,为日常经营提供有限支撑。然而,其余六项能力评级均在C级及以下,其中盈利能力(D级,第4882名)、现金流量(C级,第4918名)与偿债能力(C级,第4961名)表现极差,盈利获取、资金周转与债务偿还能力严重不足,整体竞争力亟待提升。
劣势(Weaknesses):盈利能力显著低于行业基准89.05%,盈利效率极度薄弱;资产质量低于基准81.18%,资产安全性与抗风险能力极差;资本结构、现金流量分别低于基准63.1%、67.1%,财务结构失衡、资金周转压力极大;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也分别低于基准48.06%、49.79%,债务偿还保障与业务增长动能严重不足,整体能力短板全面且突出。
机会(Opportunities):相较行业龙头宝钢股份,核心能力提升空间极为显著,盈利能力(1155%)、资产质量(749%)、资本结构(367%)、现金流量(299%)均具备数倍增长潜力;叠加行业供给侧改革与高端钢材需求增长,聚焦产品升级与核心能力修复,有望实现基本面突破。
威胁(Threats):多项核心能力呈断崖式下滑,现金流量下降63.74%,资本结构下降47.33%,偿债能力、资产质量也分别下降32.42%、33.6%;叠加钢铁行业周期性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环保政策收紧压力,可能进一步削弱经营韧性与资本市场信心,需警惕基本面持续恶化的风险。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本钢板材股价为3.36元/股,而济安定价为0.92元/股,显示当前股价处于显著高估状态。公司当前基本面短板突出且核心能力持续弱化,处于显著高估且缺乏扎实业绩支撑,短期面临较强回调压力。
华力创通在2025年11月17日接待了华福证券、东北证券等机构调研。作为国内国防信息化与卫星应用领域的领军企业,华力创通专注于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雷达信号处理、仿真测试和无人系统等核心业务。核心产品涵盖北斗导航芯片、天通卫星通信终端、雷达模拟器、多旋翼无人机等,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电子对抗、航空电子、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国防及民用领域。公司是华为Mate系列卫星芯片独家供应商,全球仅两家掌握天通基带芯片技术的企业之一,2023年卫星业务收入暴增284%,并持续推进星载计算处理设备、多模卫星通信SOC芯片等产业化项目。本次调研显示机构重点关注其民用市场拓展与技术产业化落地成效。
与国内5,168家上市公司整体对比,华力创通在济安金信竞争力评级中的表现如下:
从评级与排名可见,华力创通的偿债能力(BB级,第1897名)、发展能力(BB级,第1501名)与资本结构(BB级,第2553名)处于市场中等水平,为业务扩张提供稳定财务支撑;发展能力表现稳健,具备一定增长动能。然而资产质量(CC级,第4215名)、规模实力(CC级,第3832名)与盈利能力(CC级,第3724名)表现薄弱,资产安全性、市场体量与盈利效率亟待提升。
优势(Strengths):偿债能力超出行业基准15.9%,财务风险抵御能力优于同类企业,为技术研发与项目扩张提供资金保障。
弱势(Weaknesses):规模实力显著低于行业基准62.28%,市场体量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盈利能力低于基准59.35%,盈利转化效率薄弱;资产质量、运营效率分别低于基准53.52%、47.33%,资产安全性与资源利用精细化程度不足。
机会(Opportunities):与行业龙头工业富联相比,核心能力提升空间极为显著。规模实力(267%)、盈利能力(227%)、资产质量(235%)、运营效率(207%)均具备数倍增长潜力;若能加快多模卫星芯片产业化落地,拓展民用市场稀释客户集中度,有望实现规模与盈利双重突破。
威胁(Threats):多项核心能力呈持续下滑态势,现金流量下降36.94%,偿债能力下降29.0%,运营效率、盈利能力也分别下降28.17%、23.77%,显示公司在当前经营环境下部分能力承压,若未能及时改善,可能影响长期竞争力与资本市场信心。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华力创通股价为21.42元/股,而济安定价为14.18元/股,偏离率为+51.06%,显示当前股价处于显著高估区间。公司盈利效率薄弱、核心能力持续下滑的基本面短板尚未改善,短期股价缺乏扎实业绩支撑,面临较强回调压力。
容百科技于2025年11月1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受了财通证券、博时基金、东吴证券、华创证券等146位机构投资者调研。容百科技是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领军企业,专注高镍NCM、NCA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布局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等新赛道,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领域。公司构建“韩国+波兰”海外产能布局,韩国工厂一期满产、二期加速调试,波兰磷酸铁锂产线推进本土化生产,钠电正极年产6000吨产线启动建设,高镍材料在低空领域实现小批量出货。本次调研反映出市场对公司在高镍材料技术迭代及低碳化产品研发的突破与业务增长前景给予高度关注。
与国内5,168家上市公司整体对比,容百科技在济安金信八项能力评级中的表现如下:
从评级结构可见,现金流量(BBB级,第936名)是容百科技的核心优势,资金周转韧性较强;规模实力、运营效率(均为BB级)处于市场中等水平,具备一定产能基础与资源运营能力。但发展能力(C级,第4877名)、盈利能力(C级,第4452名)表现极差,资本结构、资产质量(均为CC级)及偿债能力(CCC级)处于市场尾部,整体竞争力短板突出。
优势(Strengths):现金流量高于行业基准10.52%,资金周转能力优于同类企业,为产能扩张与新赛道研发提供稳定支撑。
劣势(Weaknesses):盈利能力低于行业基准88.01%,盈利效率极度薄弱;发展能力低于基准82.11%,业务增长动能严重不足;资本结构、资产质量分别低于基准79.79%、65.61%,财务结构与资产安全性极差。
机会(Opportunities):相比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盈利能力拓展空间达1165%,发展能力、资本结构、资产质量提升空间分别为575%、395%、321%;若能通过技术降本、产能释放改善盈利效率,同时优化财务结构,有望实现基本面突破。
威胁(Threats):多项核心能力大幅下滑,盈利能力下降87.33%,发展能力下降76.41%,资产质量、资本结构分别下滑65.97%、47.0%;核心能力持续弱化叠加行业周期波动,可能进一步削弱经营韧性与资本市场信心,需警惕基本面持续恶化的风险。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容百科技股价为30.75元/股,而济安定价为17.61元/股,偏离率为+74.62%,当前股价处于大幅高估区间。公司盈利效率薄弱、核心能力持续下滑的基本面未改善,短期缺乏业绩支撑,回调压力较大,建议重点跟踪核心财务指标改善情况。
2025年11月21日,泰康资产、华西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冰轮环境。作为国内工业制冷与节能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冰轮环境专注于制冷空调、余热利用、氢能装备、储能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凭借在热力系统集成、高效节能技术、特种材料加工等核心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已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制造到整体解决方案输出的全链条布局,产品覆盖全国及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与中石化、宁德时代、万华化学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在“节能降碳+新能源装备”双轮驱动下,持续拓展氢能、储能等高端赛道。此次调研显示市场对其氢能装备产业化、储能系统落地及国际化布局的持续关注。
从评级与排名可见,资产质量(A级,第339名)、盈利能力(A级,第696名)与规模实力(A级,第958名)是冰轮环境的核心亮点,处于市场中上游水平,反映出其资产安全性极强、盈利效率突出且市场体量具备显著优势;偿债能力(BBB级,第1091名)、运营效率(BBB级,第752名)与现金流量(BB级,第1553名)表现良好,为日常经营与业务扩张提供较强支撑。发展能力(B级,第2321名)与资本结构(BB级,第2253名)表现中等,业务增长动能与财务结构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
优势(Strengths):资产质量超出行业基准47.67%,资产安全性与抗风险能力远超同类企业,为核心竞争优势;盈利能力超出行业基准42.04%,盈利效率与产品竞争力突出;规模实力、运营效率也分别高于基准30.75%、32.09%,市场体量与资源利用精细化程度具备显著优势;公司整体能力结构均衡且优势全面。
劣势(Weaknesses):发展能力低于行业基准26.62%,业务增长动能不足,为唯一核心短板。
机会(Opportunities):与行业龙头上海电气相比,冰轮环境在发展能力方面具备36%的较大拓展空间,规模实力仍有13%的提升潜力,若聚焦公司发展能力,有望进一步缩小与头部企业的差距。
威胁(Threats):多项核心能力出现同比下滑,其中现金流量下降20.7%,偿债能力、资本结构也分别下降11.22%、11.8%,发展能力持续弱化(下降14.81%);能力下滑趋势可能影响企业长期经营韧性。
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冰轮环境股价为13.34元/股,而济安定价为17.52元/股,显示当前股价低于合理定价水平。结合冰轮环境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规模实力上的多重优势,以及“双碳”政策红利与多高端赛道布局潜力,公司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推动股价向济安定价靠拢。
2025年11月19日,华泰证券、国金证券、国盛证券、浙商证券、兴业证券、中金财富、中信建投证券等机构对英联股份进行了专项调研。公司聚焦“快消品金属包装+新能源材料复合集流体”双主业发展,核心业务涵盖易开盖等金属包装产品及PET/PP基复合铜箔、复合铝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金属包装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等领域,具备全品类产品线与一站式采购服务能力;新能源材料聚焦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及固态电池领域,已建成江苏总部基地,规划1亿㎡复合铝箔与5亿㎡复合铜箔产能,产品进入下游客户验证阶段并斩获韩国客户批量订单。本次调研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新能源赛道产业化进展与双主业协同效应的高度关注。
从整体来看,英联股份在现金流量(BBB级,第745名)方面表现突出,处于市场中上游水平,资金周转韧性较强;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运营效率处于市场中游水平,具备一定经营基础与增长动能。然而,资本结构(CC级,第4305名)、资产质量(CCC级,第3518名)、盈利能力(CCC级,第3353名)、规模实力(CCC级,第3057名)表现薄弱,财务结构稳定性、资产安全性、盈利效率及市场体量均存在显著短板。
优势(Strengths):现金流量超出行业基准25.99%,资金周转能力优于同类企业
劣势(Weaknesses):资本结构低于行业基准68.41%,财务结构失衡问题突出;盈利能力、规模实力分别低于基准51.2%、48.24%,盈利效率与市场体量不足;资产质量、运营效率也分别低于基准42.56%、34.09%,资产安全性与资源利用效率薄弱,经营稳健性有待提升。
机会(Opportunities):相较行业龙头中集集团,资本结构(217%)、规模实力(183%)、盈利能力(115%)、运营效率(110%)具备显著提升空间;若能聚焦资本结构改善与规模扩张,有望进一步缩小与头部企业的差距。
威胁(Threats):多项核心能力呈下滑态势,资本结构下降45.53%,资产质量下降42.07%,发展能力下降28.96%;能力弱化趋势叠加新能源材料行业竞争加剧,可能面临资本市场对其基本面稳定性的担忧。
|